红色文化
汽车驶入太行山东麓的平山县,山峦起伏间,一片古朴的村落映入眼帘。这里就是西柏坡——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的精神驿站。今天,当党员干部踏上这片红色热土,不仅是为了瞻仰革命圣地,更是为了寻找那份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让西柏坡红色教育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成长的必修课。

西柏坡的风景有着独特的革命美学。滹沱河静静流淌,见证着那段峥嵘岁月;中共中央旧址内,毛泽东同志旧居、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等历史建筑保存完好,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革命者的智慧与勇气。站在西柏坡纪念馆前远眺,太行山脉层峦叠嶂,恰如中国共产党人当年面临的复杂局势。这种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构成了西柏坡红色教育特有的情境课堂,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脉动。
西柏坡的红色故事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富矿。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最令人动容的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领袖们吃着黑豆高粱,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周恩来同志一条毛巾用了多年,朱德同志一双皮鞋补了又补。这些故事通过西柏坡干部培训被反复讲述,成为涤荡心灵的清泉。
西柏坡精神与中央八项规定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正是对西柏坡精神的当代诠释。从"轻车简从"到"精简会议",从"厉行节约"到"严格文稿发表",这些规定延续了西柏坡时期艰苦朴素的作风传统。在西柏坡红色教育中,干部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八项规定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对党的优良作风的继承与发展,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起笔之作。

今天的西柏坡,已成为全国党员干部追寻初心的圣地。党员干部在这里学什么?学的是那份"赶考"的清醒与坚定,学的是那种"不以功臣自居"的谦逊品格,学的是那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历史担当。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通过专题教学、现场体验、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的,干部们能够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当他们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重温入党誓词,在领袖故居里触摸历史温度,西柏坡精神便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坐标。
离开西柏坡时,暮色已笼罩太行山。但每一位人党员部心中,都点亮了一盏不灭的灯——那是西柏坡精神的火种,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之光。带着这份精神财富回到工作岗位,他们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西柏坡,这个永不褪色的精神原乡,将永远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