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一、西柏坡党性教育:追寻红色足迹的起点
作为支部书记,我跟随队伍踏上西柏坡这片孕育伟大精神的土地,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中央军委作战室等历史场景以无声的力量诉说着中国共产党"赶考"征程的初心。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讲解员讲述的"两个务必"诞生历程,让我深刻认识到西柏坡精神不是停留在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精神密码。这次党性教育之旅,正是要从革命圣地汲取奋进力量,校准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向标。
二、西柏坡党性教育:在历史场景中感悟使命担当
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的专题教学中,一幅泛黄的《土地法大纲》令我驻足良久。当了解到这份文件如何点燃亿万农民革命热情时,我深刻体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党永续发展的根本逻辑。西柏坡党性教育用沉浸式体验告诉我们: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就体现在能否把党的政策转化为群众的切实获得感。

三、西柏坡党性教育:赋能基层党建实践
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的最后一课安排在庄严的入党誓词墙前。当重温"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时,我对照检查支部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倾向。返程途中,我梳理出三条转化路径:一是建立"红色议事厅"机制,每周收集群众急难愁盼;二是组建党员先锋队,在社区治理中亮身份作表率;三是推行"政治生日"制度,通过重读入党志愿书强化党员意识。西柏坡党性教育给予的不仅是精神洗礼,更是推动支部建设的行动指南。
结语:永葆"赶考"清醒 答好时代问卷
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的七天培训之行,让我深刻体悟到支部书记既是基层党建的"施工队长",更是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者。面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新课题,必须把西柏坡精神转化为破解难题的智慧钥匙。我将以此次党性教育为新的起点,带领支部成员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践行初心使命,用实干担当续写新时代的"赶考"答卷。
附:西柏坡精神2天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