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1949年3月23日,是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的日子。 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周恩来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进入北平后,中共中央一方面继续推进部署全国的解放,另一方面积极筹备建国大业。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亲笔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篇幅不长,全文只有109字,却堪称古今中外政界书信往来之绝唱。信的内容是邀请宋庆龄前来北平,共同商筹建国大计。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参与建立新中国,不仅仅是因为她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更重要的是因为自从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宋庆龄就一直站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边,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政策。
早在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就给宋庆龄发过一份电报:“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但是,由于健康原因,宋庆龄未能成行。
上海解放后,毛泽东又委托三野司令员兼政委、上海市市长陈毅前往宋庆龄的公馆进行慰问,并派出警卫部队为宋庆龄站岗放哨,以保证她的安全。
随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顺利进行,邀请宋庆龄北上之事又一次提到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议事日程上。
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提笔写下了这封亲笔信。平时,由于公务繁忙,毛泽东写的信经常有勾勾划划的地方。但是,这一封信则是连一个错字、一个墨点都没有,是一副“毛体书法”精品。信中,没有专门词语展示胜利在即的喜悦,也没有专门语句展望美好的未来。但是,今天我们却能够从行文之间,在读出其对宋庆龄的诚恳邀约和十分敬意同时,理解到毛泽东对于向宋庆龄“请教”“建设大计”的高度重视。而这,恰恰流露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抱负、高度负责和美好憧憬。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美好初心的一种展现。
在毛泽东撰写该信的隔日,周恩来就邀请宋庆龄北上也撰写了一封信,毛泽东还专门在周恩来的这封信上改了一个字:把“略陈”改为“谨陈”。这一修改,同样尽显毛泽东对宋庆龄的尊敬。中共中央派出了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专程去上海迎请宋庆龄。
邓颖超带着毛泽东、周恩来的亲笔信,从北平前往上海。在她赶到上海的第二天,曾经长期在宋庆龄身边工作的廖梦醒受周恩来委托,也积极参加到动员宋庆龄北上的工作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宋庆龄见信后,非常感动,欣然同意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8月26日,宋庆龄乘火车从上海启程前往北平。28日下午,毛泽东提前半小时到达火车站,亲自迎接宋庆龄。晚上,毛泽东又举行宴会,招待宋庆龄。
9月21日,宋庆龄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选举宋庆龄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从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里,她一如既往,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毛泽东的书信,纵论政事军事时大气磅礴,探讨理论问题时透辟深刻,故旧好友面前平和率直,党外朋友面前优雅谦虚……而贯穿在各类信件中一个统一的风格则是坦诚恳切、心心相印,这是他的信件打动人心的关键所在。
肩负民族解放大业的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这就使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具有了广阔的包容性、强大的自信心和襟怀坦白的为人风范,能够将最广大的人民大众吸引和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汇聚成无往不胜的力量。
经过七十余年执政考验,党和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而不变的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严治党的决心。赶考路上,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只有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时刻防止骄傲自满、享乐主义的滋生,持续不断地正风肃纪,才能取信于民,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