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这个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小山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孕育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近日,政法系统干部来到西柏坡接受红色教育培训,不仅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是对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深刻思考和实践指导。

一、学习"两个务必"的政治品格,筑牢政法干部思想根基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著名论断。这对今天的政法干部而言,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
在西柏坡纪念馆,可以看到当年中央领导同志使用过的简陋办公用品和生活用具。周恩来同志的一个搪瓷碗用了多年,碗边都磕出了缺口;朱德同志的床铺就是门板搭成的;毛泽东同志的工作室兼卧室不足20平方米。这些实物无声地诉说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本色。政法干部学习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这种精神,在物质条件极大改善的今天,仍然保持清醒头脑,抵制各种诱惑,永葆政治本色。
二、领悟"赶考"精神的时代内涵,强化政法干部使命担当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这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共产党人面对执政考验的清醒认识和使命担当。
西柏坡干部培训,通过组织政法干部参观中共中央旧址,站在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赶考"命题的小院里,感受历史的厚重。培训中,通过专家讲解和小组讨论,学员们深刻认识到:政法工作就是新时代的"考卷",每一个案件的处理、每一次执法活动都是对政法干部能力的检验。如何答好这份考卷,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西柏坡干部培训特别注重引导政法干部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通过重温《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制定过程,学员们了解到共产党是如何通过土地改革赢得民心;通过回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西柏坡时期的严格执行,认识到纪律严明是政法队伍的生命线。这些红色故事启发政法干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三、传承"立规矩、讲纪律"的优良传统,锻造过硬政法铁军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重要阶段。在这里,党中央制定了请示报告制度、党委会工作方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制度保障。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著名论断,至今仍是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遵循。
西柏坡干部培训注重将历史经验与当前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相结合。通过专题教学,学员们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研讨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执行情况。许多学员表示,回到工作岗位后,要把西柏坡学到的规矩意识转化为严格执行制度的行动自觉,确保政法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四、弘扬"敢于斗争、善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提升政法工作能力
西柏坡时期,党中央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展现了高超的斗争艺术和战略智慧。这种"敢于斗争、善于胜利"的精神,对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培训中,政法干部通过参观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聆听讲解员讲述当年党中央如何用200多份电报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场,深刻体会到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的重要性。在情景教学中,学员们分组研讨如何将这种智慧应用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政法重点工作。
西柏坡时期,共产党人还创造了"民主协商"的统战工作典范。培训通过讲述傅作义和平起义的故事,启发政法干部在新形势下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协商方法化解社会矛盾。许多学员反映,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结语
西柏坡干部培训是政法系统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追寻红色足迹,聆听红色故事,政法干部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洗礼,在精神上注入了强大动力。学员们普遍认识到:西柏坡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回声,更是时代的召唤;不仅是过去的荣光,更是未来的指引。
新时代新征程,政法系统干部要牢记西柏坡精神的深刻内涵,把培训收获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要始终坚守"两个务必"的政治本色,保持"赶考"的清醒坚定,严守纪律规矩,增强斗争本领,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时代的"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