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华北、华东、西北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革命胜利在望。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人民币的发行和全国货币流通的逐步统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重要标志之一。

1947年至1948年,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进程中,各个解放区逐渐连成一片,已解放地区的经济正在恢复和发展,物资交流日益频繁,商民往来更加密切。但是,各解放区市场流通中的货币,虽然经过一系列货币关系调整,仍然存在种类较多、版别复杂、比价不一等问题,对各地物资交流、恢复和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进入城市以后,各地都面临着比过去复杂得多的经济、金融管理任务。在这种形势下,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把各个解放区的货币和金融业务集中统一起来,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中国人民银行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成立的。
1947年4月,中共中央成立了华北财经办事处(简称“华北财办”),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积极筹划建立全国性的银行。
10月2日,华北财办主任董必武根据这个建议致电中共中央,建议组建中央银行,发行统一货币。中共中央收到董必武的电报后,于10月8日复电华北财办并董必武:“进入准备工作是必要的。至于银行名称,可以用中国人民银行。”
华北财办接到中共中央的复电经研究后,决定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立即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12月,董必武应南汉宸的邀请为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名题字,并建议人民币的票面图案要反映解放区生产建设的情景。对于银行的名称,董必武说,中国人民银行这个名称既表示这个银行的性质是中国人民的,也不失为将来新中国国家的中央银行的格局。朱德总司令也曾对筹备处的同志说:“银行名字叫人民银行好,人民银行要永远为人民服务。”
1948年1月1日,董必武在西柏坡的住处接见了筹备处的部分人员,此后,筹备处积极为人民银行的成立和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发行等进行了一系列工作。
4月,在董必武的主持下,华北金融贸易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议分析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认为立即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货币的条件尚不成熟。

1949年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至北平。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的银行,即全国统一的国家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逐步把各解放区银行改组为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至此,形成了全国统一的金融体系。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以革命圣地西柏坡为中心,深挖西柏坡及周边的红色历史,以“弘扬西柏坡精神”为己任,被多地党政机关、党校、组织部门、大型央企选定为西柏坡精神培训基地、党性教学基地、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基地;课程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红色寻访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去感染、教育人,让每一位学员在切身的实际活动中领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工作中凝聚智慧,提升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