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1948年6月1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创刊号。
几经修葺的河北省平山县里庄人民日报创刊旧址,最大程度保留着原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筚路蓝缕、自强不息,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落后局面,走上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正昂首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自创刊之日起,就始终与党和人民风雨同行,见证举世瞩目的巨大变迁,记录铭载史册的重大事件,展现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一期期报纸,一块块版面,一篇篇报道,寄托着初心使命,书写着百年大党的非凡史诗。
河北省平山县,城南有个里庄村。
早上,康贵起老汉走到村里一处安静的小院,“吱呀”一声推开铁门。他在这儿干了10年,修枝剪叶、洒扫庭除。见到去打卡的本报记者,他就站在门口石碑前,说起小时候听长辈们讲的故事。“那年,村里住进了一群‘文八路’……”
“文八路”是谁?石碑上红色的大字给出了答案——“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1948年6月15日清晨,人民日报创刊号在里庄村诞生,几辆牛车拉着散发墨香的报纸,奔往旭日的方向。
记者去里庄打卡时发现,人民日报创刊旧址几经修葺,仍最大程度保留了从前的面貌:张磐石旧居、邓拓旧居、译电室旧址、印刷厂旧址,4间小院错落有致;屋内桌子上,还摆放着当年用过的砚台、油灯和字典,好像研开墨、点上灯,就能回到战火纷飞、以笔从戎的岁月深处。
当年的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距离里庄约50公里。“就用人民二字,为人民服务嘛!”在那间决定了中国命运的简陋书桌上,毛泽东为战火中诞生的人民日报题写了报头。从此,人民日报成为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开展斗争的重要武器。记者在旧址陈列室里,读到一则毛泽东“雄文退敌兵”的记载——
1948年10月25日深夜,人民日报各版已付印,急促的电话铃却把时任副总编辑安岗惊醒。电话那头是胡乔木,他罕见地要求报社立即停止印刷,在头版重要位置增补一条消息,内容是揭露敌军偷袭石家庄的阴谋。“乔木同志告诉我,这条新闻是毛主席写的。”安岗在回忆文章中写道,“还说关键是要把报纸送到前线,让敌人看到。”这招奏了效。敌军部队看到消息后马上停止前进。之后几天,毛泽东连续撰写多篇文章,彻底吓退了意图偷袭的敌军,用人民日报演绎了一出绝妙的现代“空城计”,成了中国新闻史上的传奇。
“参观时间不长,但不虚此行。”3月底,记者在旧址小院里偶遇刚从河北省记协退休、专程从石家庄来访的张魁星,他说:“年轻一代来这里打卡,来我们党新闻战线的一个精神源头寻根,是非常有意义的!”
的确如此。旧址小院不大,却处处都有历史的启发,老式印刷机还透着钢筋铁骨的坚强,院内石碾石磨在风吹日晒中变得更温润。同行的平山县作协主席邢建军就是里庄村人,他向记者聊起了里庄:当年的抗日模范村,今天的小康富裕村;那些土坯房已换成高楼房,宽敞的大马路穿过村庄,连接远方……巍巍太行山,滔滔滹沱河,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巨变。
走在院里的石子小路上,前辈们讨论思考、奋笔疾书的模样像是就在眼前。人民日报在里庄的岁月虽短暂,却奠定了一张大报追求真理、服务人民的底蕴和风骨。从里庄村到金台园,从铅与火到光与电,从黑白版到彩色报,从油灯下的编辑部到数字屏幕前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人民日报已不是一份对开两个版的报纸,而成为涵盖报、网、端、微、屏等10多种载体,覆盖近10亿受众的全媒体平台……一代代党报人风雨兼程,始终与党和人民同行。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发来贺信。他肯定人民日报“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创造了光荣历史”,更寄望人民日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一张报纸,上连党心,下接民心。要把人民日报办得更好”。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还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海外版“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1948年夏天,里庄特别热,怕热的年轻“文八路”们常睡在屋顶,仰望星空。一个人问,新中国就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诞生了,那时我们会做些什么?另一个人说,我们会不会成为全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甚至发行到外国去?……
今天,他们的问题早已有了答案;而更年轻的一代党报人,还会在星空下,接过当年“文八路”的薪火,扛起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续写新征程上的梦想和荣光。
(来源:人民网)